奢侈品的增长模型要失效了?哈福配资
在奢侈品巨头LVHM、开云集团都交出光环褪色的“成绩单”后,Prada集团的业绩也开始让市场担忧。
7月30日,Prada集团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,两大核心品牌Prada和Miu Miu的表现明显分化,前者在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有所下降,而后者则连续几个季度实现双位数的增长。尽管如此,两个品牌的收入均未能达到分析师的预期。
Prada集团临时CEO Andrea Guerra在电话会议上直言,目前市场遇到的挑战更偏周期性,非结构性问题。
7月31日港股早盘,Prada集团一度跌近13%。
Prada和Miu Miu业绩“冰火两重天”
Prada集团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哈福配资,调整后的EBIT约为6.185亿欧元,较上一年度增长了7.55%;净收入约为3.86亿欧元,同比上升0.62%;每股收益为0.151欧元;零售销售净额同比提升了10.1%,零售销售占总收益净额的89.5%。
若以固定汇率计算,Prada品牌的零售销售净额略有下降,减少了2%,而Miu Miu品牌的零售销售净额则大增49%。
从地域分布来看,所有主要市场均实现了增长:亚太地区的零售销售净额增长10.4%,欧洲增长8.6%,美洲增长12.4%,日本增长4.3%,中东地区表现尤为亮眼,零售销售净额增长25.7%。
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指,受跨境旅客奢侈品消费放缓影响,普拉达第二季业绩逊于预期,按固定汇率计算,销售额年增长率为6.1%,而首季为12.5%,市场预期为9%。期内Prada与Miu Miu品牌收入均略低于预期,虽然同店销售增长约9%,但似乎缺乏经营杠杆,导致上半年经调整EBIT较预期低3.1%。
对于下半年,普拉达发出预警称,旅游行业的复苏步伐存在不确定性,但同时强调了三大确定性:坚持全价销售策略、每个季度审视运营效率、拒绝“捷径式”增长。
虽然Miu Miu的销售额在第二季度仍然保持了超40%的增长,但与之前93%、105%、84%的增速相比,已显著放缓。
Prada集团表示,Miu Miu品牌将扩大其在皮革制品等领域的市场份额,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新的门店体验。Prada品牌则致力于通过精准的零售策略和新店开业来维持增长。
巨头表现皆褪色,增长模型失灵?
根据贝恩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基金会Altagamma联合发布的《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年中更新》(以下简称报告),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、社会文化深刻变革的背景下,今年全球奢侈品行业正面临最具颠覆性的挑战,有可能遭遇15年来的最大挫折。
在最近的财报季中,即便是被誉为“奢侈品永动机”的LV和Dior也难掩疲态。LVHM的核心业务——时装与皮具的营收下降了9%,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了22%。Gucci的复苏似乎也遥不可及,开云集团的震荡比LVMH更为剧烈,股价甚至回落到了四年前的水平。
报告还提到,如今奢侈品牌不仅要面对低迷的消费者情绪,更要应对年轻消费者,尤其是“Z世代”消费者对奢侈品逐步“祛魅”的局面。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审视奢侈品对于自己的意义,并质疑奢侈品行业一直奉行的“价格价值对等公式”。
但也有消费者认为,不是奢侈品不流行,而是“风向变了”,不再流行有大Logo的奢侈品。
纵观今年业绩黯淡的品牌,基本有自己“旗帜鲜明”的Logo,而像Loro Piana、Brunello Cucinelli、Bottega Veneta这些Logo不明显甚至没有Logo的奢侈品牌却迎来增长。
2025年上半年,Brunello Cucinelli收入同比增超10%,Bottega Veneta营收同比增长1%至8.46亿欧元,LVHM也称Loro Piana表现出色。
一位上海时尚行业从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哈福配资,Logo的“失宠”与静奢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奢侈品行业从“外在身份的象征”向“内在价值的共识”转变的趋势。未来品牌竞争的“胜负手”可能在于能否通过产品的材质工艺、圈层运营与场景渗透构建不可复制的价值系统。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